开车回家一直是我的梦想,打算圆梦也有好几年了,经过近两年的准备,搜集资料,终于在去年夏天成行。
原本计划穿过白俄罗斯或者乌克兰进入俄罗斯的。但俄罗斯和乌克兰所有公路口岸由于乌克兰内战原因都已关闭或者状态很不稳定,而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公路边境从16年秋天开始已经不再对第三国公民开放,只好改走波罗的海三国这条路线了。
本次行程共经过9个国家。从德国出发,经过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进入中国。
出发大约2小时后,我们到达德国和波兰的边境城市,法兰克福(O)。本想在这里换好了波兰货币在过境的,结果银行的MM告诉我们,换波兰钱需要提前一周预约才可以.....建议我们到河对岸的波兰城市去换,德国境内的银行一般都不会每天有波兰兹罗提的备货的。无奈边上的麦当劳随便吃了一口,准备通过边境进入波兰。然后再说换钱的事吧。
奥德河本是德国的一条内河,二战后由于战败被波兰和苏联占去一大块领土,导致边境线西移了几百公里,如今成了一条德国的界河,柏林也变成了比较靠近边境线的首都。
除了注意限速意外,还应注意波兰要求全天开启车灯的(类似的还有北欧国家,瑞士等),不开车灯最多会被罚款60欧元贵么?还好吧.....爱沙尼亚大概190欧元,挪威不开车灯罚款可是160欧元起
波兰高速类似于中国的高速公路,在收费的高速路段进高速取卡,出高速交钱,可以支付兹罗提,欧元,信用卡。也有固定收费的路段不用取卡直接交钱的。当然,波兰也有一部分高速是免费的。欧洲的高速公路对家用车收费情况分为三类,一种是免费通行的(比如德国,荷兰,北欧一些国家)。一种是购买年票月票的(比如瑞士,奥地利,捷克等)。还有一种就是跟国内一样按段收费的(意大利,法国,波兰等)。不过北欧也会有收费的路段出现,均为贷款修的路段,会有收费情况公示,在收齐欠款后,改为免费通过。
欧洲的很多道路都会有一个绿地白字的E字开头的编号。此编号为欧洲道路网的编号,整个欧洲和中亚西亚的很多路段都在次路网编号内。欧洲道路网的编号最东端一直到中国边境为止。其实在亚洲也有一个AH开头的亚洲公路网编号(Asian Highway),只不过使用率不高而已。有兴趣的人可以在高速上留意一下,我见过在八达岭高速上有过AH3的牌子。亚洲公路网的最西端一直到俄罗斯和欧盟的边界为止
在通往波兰高速上可以看到大量的英国车牌,因为很多波兰人前往应该工作。英国境内长期居住的第一大欧盟公民群体就是波兰人(欧盟成员国内的所有公民在欧盟境内有自由迁徙权,可以不受限制的生活工作学习,不需要额外许可)也不知道英国退欧后,这项规定会怎么处理....
第一天没有安排景点,单纯赶路。到达华沙后直接前往酒店睡觉觉
开始正式的旅行---华沙
苏联赠送给波兰的“华沙科学文化宫”刚建成时,是欧洲第二高建筑物(第一是莫斯科大学),到目前为止也是波兰最高的建筑物。当初为了建设他共有16人永远睡在了这里。虽然文化宫现在被列为波兰的历史遗产,但是很多波兰人认为他象征着苏联对波兰的统治,所以并不喜欢这个被称为“斯大林注射器”的建筑。
波兰历史上曾数次亡国,最后一次为二战中被苏联和德国瓜分。经过德国和苏联的屠杀,二战中死亡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6%,为二战中死亡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而且其中超过95%的都是非战斗人员的死伤(作为对比,中国二战中死亡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德国10%,日本4%,苏联14%,美国0.32%)。二战后,波兰也失去了约20%的领土(虽然得到了一部分德国领土,但是被苏联抢走的土地更多)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华沙老城,为华沙城市最早的发源地。在二战后期苏联占领华沙前夕,华沙人民由于不想因为被苏联解放而受控制,选择了在苏联军队到达前首先发动了起义。而苏联人到达后,并没有过河援助华沙起义军,而是隔岸观火眼看起义失败。。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令把华沙从地图上抹去,超过90%的建筑被炸毁,大量的平民被屠杀。
纳粹的前线指挥部---狼穴
狼穴为1941年为了“巴巴罗萨行动”而修建的前线指挥部(纳粹德国发起进攻苏联的代号)
上面地图上的六个黑色建筑是有厚厚的混凝土顶的防御工事。可以防御航空炸弹的攻击。其中最大的13号是希特勒的掩体。3号则是1944年7月20日,Stauffenberg刺杀希特勒时的房子。
Stauffenberg在1944年7月20是上午,把一个装有炸弹的公文包放在了离希特勒2.5米的地方,然后借口有事离开了。但是在他走了之后,一个军官觉得公文包碍事,把包挪到了非常结实的桌子腿的另一侧(正好挡住了希特勒)结果3,4,7,11号人被当场炸死,而被桌子腿挡住的希特勒只受了轻伤。Stauffenberg在炸弹爆炸后的几分钟乘飞机飞到了柏林,第二天(7月21日)被希特勒处死。
德军在战争后期撤退的时候,把狼穴完全炸毁并废弃
三国交界点。
波兰和立陶宛同属申根区,所以现在已经没有标出来的边境线了
进入立陶宛后大约100Km,我们到达了30万人口立陶宛第二大城市——小城考纳斯(Kaunas)
第九堡垒原本是一个一战以前的防御工事,二战中作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使用,二战后立陶宛政府将这里改为纪念被屠杀犹太人的纪念地。
原本计划去里面看看的,但是我的领航员在准备看博物馆戴隐形眼镜的时候,不小心吧洗手用的消毒液弄到了眼睛里,眼睛有刺痛感,于是马上改去找药店。但是买完药后再返回博物馆也关门了,此处只好留作以后再来看了,据说里面有几公里长的隧道,还是有一些特色的。
PS:用清洗剂洗手后,一定要用足够的清水冲洗,并擦干后再带隐形眼镜。在户外碰上用水紧张的时候,更应该注意,不应为了防止多用水而减少冲洗手的时间。
前往维尔纽斯
历史上,维尔纽斯曾数次被其他民族占领,其中占领次数最多,占领时间最长的就属俄罗斯。立陶宛1990年脱离苏联独立后,维尔纽斯发展迅速,经济水平已经超过了欧盟成员国的平均值。
而立陶宛这个当年核发电占总发电比例(80%)最高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一个完全放弃核电的国家。关闭所有老式核电站作了立陶宛加入欧盟的条件之一,而新核电站的建设也被立陶宛人民公投给否决了。
三十字架确切的建造时间和建造意图并不为世人所知,但是后来由于俄罗斯人对立陶宛人民和对宗教的的压制,不允许他们修复损坏的十字架,并炸毁了被偷偷修复的十字架。在此以后,三十字架被视为立陶宛人民抗争俄罗斯人对宗教和立陶宛人民压制的象征,三十字架在立陶宛独立前夕再次被修建了起来。
而三十字架山也成为了登高俯视维尔纽斯的好去处
另外,在立陶宛北部有一个十字架山,山上被信徒们插上了数十万个十字架,同样是为了表达立陶宛人民对俄罗斯人的抗议。
黎明门是维尔纽斯现存唯一的老城城门,不过看上去一般般,跟北京的城门实在没可比性。
老城很安静,虽然夏天是旅游旺季,但是似乎来这里的游客不是很多。
下雨实在影响看风景,与其在雨中溜达影响兴致,不如换个地方。于是我们决定晚上不在这里留宿,直接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拉脱维亚的里加。
后来才得知我的运气很好,雨水一直完美的躲过了车的进气系统车得以继续前进
申根国家内,各个国家之间去掉了边境地区的边境哨卡,所有人员都可以随意通过。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往往就是路边放置一个牌子而已(类似于国内的XX省界),有时候不留心可能都没注意到就换了国家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申根国家之间都没有哨卡,比如瑞士,虽然同为申根区,但是瑞士和周边国家的公路口岸还都保留着哨卡。是因为瑞士和周边国家所属不同的税务系统,需要保留海关检查。(欧盟为统一税务系统,瑞士不属于欧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