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已然进入到比拼品质和安全的第二阶段,但实际上很多用户依旧对于安全的理解并不深刻。日前,基于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吉利进行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整车拆解的直播,手把手的让消费者对新能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的同时,也从架构上展示了银河L7的安全实力。
从银河L7看整车安全的多个维度
吉利银河L7的整车安全主要由三层安全构建体系组成:第一层是架构安全,第二层是三电安全,第三层是乘员健康安全。
河 L7 基于世界级 e-CMA 架构打造,秉承了CMA架构原生安全设计理念,同时聚焦“电动化、智能化”,在三电系统、电气化架构、全域智能安全方面做了专属的系统性升级,再配置全新一代雷神电混技术,可以说在安全方面是具有“天生的好底子、好基因”。
具体来看,银河L7的正面前防撞梁采用航天级 7 系铝合金,是目前硬度值最高的铝合金。防撞梁采用日字型截面设计,主体料厚 5mm,占车头宽度70%,这样的设计和用料让银河 L7比一些豪华品牌的碰撞承载能力更强。
290mm的吸能盒,长度同样超过豪华品牌车型,配合稳定的轴向压溃变形模式设计,碰撞吸能比率比一般的钢材多了近70%,当意外遭遇到正面碰撞安全事故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减少周围零部件的损失。
此外,三叶草卸力结构也是行业独有“两主一辅”的三条传递结构路径,配合两次弯折技术以及先进工艺,形成了超强的防护组合,能够吸收更多的撞击能量,提升前方碰撞安全性。
再来看侧面,一体式门环设计相比拼接门环在侧向碰撞和偏置碰撞中提供更好防护,1.4mm厚度热成型钢板、CBS胶块、四纵四横地板结构,能让电池和车身融合成“侧碰柱四条传力路径”,保障内部的电池不受冲击。
底盘碰撞安全防护上,由全框式前副车架、电池防撞横梁、电池底部防护涂层,以及ODP(充电管理系统)防护结构等组合在一起,为电池系统再增加一道防护。
在此前进行的包括正向行驶 40km/h 刮底、后向行驶 7km/h 刮底、20km/h 负坎冲击以及120J 整车托底四项测试中,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吉利银河L7底部变形量较小,未发生起火、爆炸、冒烟等热失控现象。电池包固定点系统、高压连接器等也无失效断开等情况发生。
电池安全一直以来保守诟病,吉利将电池安全融入到了整车的安全体系,把电池防护做到了极致。
此前,神盾电池已成功通过行业内公认最严苛的“电池针刺”试验,还通过了“电池包海水腐蚀浸泡、三面跌落重击、外部火烧”三大超国标的电池包试验,搭载神盾电池的吉利银河L7更成功挑战行业首个新能源汽车中高速碰撞试验,持续刷新动力电池安全新标准。
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基于全场景极限工况进行100多项电池包级基础测试,比国标多80项,以确保“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基础安全性能过硬。其中,模拟碰撞、机械冲击、浸水安全、湿热循环、盐雾、热扩散6项,高于国家标准,底部球击、跌落、IP6X、IPX9K四项,为吉利补充标准,为动力电池的“基础安全标准”加入更多吉利的定义。
体系化造车是新能源安全的第一道门槛
作为IATF亚洲唯一汽车集团,吉利汽车一直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引领者。背后需要的是成熟的体系力支撑。吉利能够成为新一代安全标准的践行者,离不开吉利汽车凭借多年积淀构建起的新能源体系力以及全球化生态链。
体系化造车是新能源安全的第一道门槛,因此吉利汽车与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依托双方各自资源优势打造了新能源联合创新实验室,由多域融合电控实验室、高压电磁防护实验室、高压电池安全实验室、充电体验开发实验室、能量管理创新实验室五大实验室共同构成,专注攻克新能源汽车“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引领技术。
另外,吉利汽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率先启动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在7月12日举办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与管理发展研讨会上,吉利汽车获得由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颁发的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带动汽车行业新能源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本次认证覆盖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售后全流程,以及网络安全、安全监控平台等。充分展示了吉利汽车集团在新能源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领先成果与领先的造车硬实力,在保障新能源产品安全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也为汽车行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新能源安全体系提供了标杆和示范。
吉利打造的 “神盾新能源安全技术中心”包括电池安全实验室、电磁辐射安全实验室、以及整车安全实验室,全面接入吉利星睿智算中心,能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可展开全方位、贯穿整车和电池生命周期的安全技术研发和验证。
吉利也以“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标准”作为保障产品一致性的“门槛”。不同供应商都统一使用了“神盾标准”,所有产品的“安全标准”都是由吉利定义,保障产品可靠性和一致性。